Our website is made possible by displaying online advertisements to our visitors.
Please consider supporting us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Responsive image


Ubh

Ubh 126Ubh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Uue(預測為鹼金屬) Ubn(預測為鹼土金屬)
143 Uqt(化學性質未知) 144 Uqq(化學性質未知) 145 Uqp(化學性質未知) 146 Uqh(化學性質未知) 147 Uqs(化學性質未知) 148 Uqo(化學性質未知) 149 Uqe(化學性質未知) 150 Upn(化學性質未知) 151 Upu(化學性質未知) 152 Upb(化學性質未知) 153 Upt(化學性質未知) 154 Upq(化學性質未知) 155 Upp(化學性質未知) 156 Uph(化學性質未知) 157 Ups(化學性質未知) 158 Upo(化學性質未知) 159 Upe(化學性質未知) 160 Uhn(化學性質未知) 161 Uhu(化學性質未知) 162 Uhb(化學性質未知) 163 Uht(化學性質未知) 164 Uhq(化學性質未知) 165 Uhp(化學性質未知) 166 Uhh(化學性質未知) 167 Uhs(化學性質未知) 168 Uho(化學性質未知) 169 Uhe(化學性質未知) 170 Usn(化學性質未知) 171 Usu(化學性質未知) 172 Usb(化學性質未知)
121 Ubu(化學性質未知) 122 Ubb(化學性質未知) 123 Ubt(化學性質未知) 124 Ubq(化學性質未知) 125 Ubp(化學性質未知) 126 Ubh(化學性質未知) 127 Ubs(化學性質未知) 128 Ubo(化學性質未知) 129 Ube(化學性質未知) 130 Utn(化學性質未知) 131 Utu(化學性質未知) 132 Utb(化學性質未知) 133 Utt(化學性質未知) 134 Utq(化學性質未知) 135 Utp(化學性質未知) 136 Uth(化學性質未知) 137 Uts(化學性質未知) 138 Uto(化學性質未知) 139 Ute(化學性質未知) 140 Uqn(化學性質未知) 141 Uqu(化學性質未知) 142 Uqb(化學性質未知)
※註:119號及以後的元素並無公認的排位,上表
之排位是從理論計算的電子排布推論而得的一種
-

Ubh

-[a]
UbpUbhUbs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Unbihexium·Ubh·126
元素類別未知
可能為超錒系元素
·週期·不適用·8·g
標準原子質量未知
电子排布[Og] 5g2 6f2 7d1 8s2 8p1
(預測[2]
2, 8, 18, 32, 34, 20, 9, 3
(預測)
Ubh的电子層(2, 8, 18, 32, 34, 20, 9, 3 (預測))
Ubh的电子層(2, 8, 18, 32, 34, 20, 9, 3
(預測))
物理性質
物態固體(預測)
原子性質
氧化态(1)、(2)、(4)、(6)、(8)(預測)[3]
电离能

Unbihexium化學符號Ubh)是一種尚未被發現的化學元素原子序數是126。直到这个元素被发现、确认并确定了永久名称之前,UnbihexiumUbh分别为这个元素的暫定系统命名和化学符号。在扩展元素周期表中,Ubh位於第8週期,预测是屬於g區超锕系元素。由於Ubh的質子數126為理論上的幻數之一,該元素可能處在假想的超重元素穩定島的中央,其部分同位素可能具有很長的半衰期,尤其是中子數可能亦為幻數的310
126
Ubh
354
126
Ubh
[4],可能是穩定島中壽命最長的核素,因而受到核物理學家的關注。

基於對其高核穩定性假設的興趣,科學家在1971年首次嘗試合成Ubh,並在之後幾年內曾試著從天然樣本中尋找該元素的存在。期間雖然有一些觀察成果被發表,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實驗結果並不準確。時至今日,Ubh仍未被成功合成出來,在自然界中也沒有發現任何Ubh同位素存在的跡象。不同模型對Ubh穩定性的預測差異很大,有些學者認為穩定島應該位於原子序數較低的超重元素之間,可能更接近

預計Ubh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超錒系元素,具有從+1到+8的多種氧化態,並且可能是的較重同类物。其5g、6f、7d和8p軌域能階也預計會相互重疊,使得對該元素化學性質的預測變得複雜。

  1. ^ Walter Greiner and Stefan Schramm, Am. J. Phys. 76, 509 (2008), and references therein.
  2. ^ Haire, Richard G. Transactinides and the future elements. Morss; Edelstein, Norman M.; Fuger, Jean (编). The Chemistry of the Actinide and Transactinide Elements 3rd.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2006. ISBN 1-4020-3555-1. 
  3. ^ Pyykkö, Pekka. A suggested periodic table up to Z ≤ 172, based on Dirac–Fock calculations on atoms and ion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11, 13 (1): 161–8. Bibcode:2011PCCP...13..161P. PMID 20967377. doi:10.1039/c0cp01575j. 
  4. ^ Bemis, C.E.; Nix, J.R. Superheavy elements - the quest in perspective (PDF). Comments on 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 1977, 7 (3): 65–78 [2023-09-29]. ISSN 0010-27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13).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标签或{{efn}}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标签或{{notelist}}模板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Унбихексий Bulgarian Unbihexi Catalan Unbihexium CEB Unbihexium German Ουνμπιέξιο Greek Unbihexium English Unbihexio Spanish اون‌بی‌هگزیوم FA Unbiheksium Finnish Unbihexium French

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